南海一号的打捞计划启动于2007年5月8日,按照预计,已于12月中旬进行整体打捞,南海一号将装进特制的钢箱体(沉箱),由起重船华天龙号将连同船体共重4000余吨的钢制沉箱整体打捞,随后平移到专门修建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特制水晶宫中。由于人造的环境与沉船原处的环境有不小差异,沉船是否能适应新环境引发了各界的争论[4] 。一种观点认为,现有技术能够保护沉船,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沉船在25米以下的充满盐分和微生物的水域共存的800多年,突然换成人造环境,会加快沉船的破损。后来由于天气原因和先期水下调查的失误,导致沉井迟迟不能就位,将打捞期限延长。
由于各方面原因,沉井起吊工作安排到2007年12月21日。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,华天龙于上午10:30开始起吊。22日,总重3600吨的沉井被放置在拖船上,打捞工作完成。 在约800年后重新上水。
12月22日,“南海一号”起吊成功 沉箱已经完全出水。
建立博物馆
水晶宫;2009年9月,“南海一号”现在已经建成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,“水晶宫”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。“水晶宫”高24米、面积2400平方米的水池将注入12米高的海水。这些附近海域抽取、经过过滤和处理后循环运转海水将完全将“南海一号”浸泡在这巨型玻璃缸里,缸里的水质、温度等环境都与“南海一号”出水前的海底环境完全一样。届时游客可以透过水下走廊的亚克力胶板观看到沉睡了800多年的古船。
2009年12月24日上午10时,备受瞩目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迎来开馆时间,盛大的开馆庆典在海陵岛十里银滩“南海一号”博物馆广场举行,从此,中国大型水下考古博物馆的历史再次被改写。
谜团;围绕南海一号,主要有以下谜团:
其一是沉船之谜,有人考察国外一些沉船事件后,怀疑南海一号是否也是因为超载而沉没。
其二是出发地之谜,历史学家根据出水的瓷器主要产自景德镇、浙江以及福建,认为船并不是从广州出发,而是更北的福建泉州地区。
其三是船所携带的历史信息之谜,南海一号的考古,很可能找回一段失落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。
其四是船沉没的确切时间,因为船上发现了来自不同时期的钱币,时间跨越北宋末期和南宋初期。竟然还有汉初的钱币。
第五是沉船不腐的秘密,虽然不清楚沉没的具体时间,专家还是大致推断船沉没于距今850年前,一艘木质的货船在水下浸泡800多年而不腐烂。对于此,猜测可能是由于船体上的淤泥提供了隔绝氧气的环境所致。